"立冬"这个节气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8:51:04
答对有奖!! ^-^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
  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
  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

  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
  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
  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

  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

  ,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

  、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

  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

  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

  ”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

  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

  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

  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

  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